郁达夫的情绪小说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向内转”

【分类号】I207.42
【学位年度】2005
【学位名称】硕士
【dxurl】http://jour.duxiu.com/thesisDetail.jsp?dxNumber=390100209843&d=B10D0E684A10E868C6D7A6D6E4423922
【导师姓名】姜振昌
【类型】图书
【作者】张秀英
【简介】在群星璀璨的五四文学中,郁达夫的小说是最为人性、最具内倾性的存在。经典文学史常将其审美风格界定为“浪漫主义”,当代有些学者提出质疑。本文无意于煞费苦心地用某一“主义”界定其小说,因为它是一个多元的存在。本文依据其小说的主题内容将其命名为“情绪小说”,并把其放在百年文学长河中阐发其独特的审美品格,而且试图发掘其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向内转”所做出的有益探索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本文主体分为四大章: 一、孤冷的情绪抒泄。 本章主要阐述郁达夫情绪小说的主题意蕴。郁达夫小说从“性”苦闷的角度抒泄现代人的孤冷情绪,发出了自然人性复归的强劲呐喊,是对五四性解放这一时代共名的最个性化的呼应,具有深广的社会内涵。郁达夫的小说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观照与书写开拓了小说的艺术表现领域,是对世界小说“向内转”的呼应。 二、忧郁感伤的情感基调。 此章阐述了郁达夫小说情感基调的成因及美学价值。其忧郁伤感的情绪基调不仅由其孤冷的情绪内容决定,还受制于作者主体的人生经历、性格、审美观及其所处的文化背景。这种情绪基调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五四现代知识分子自我观照方式和心理历程的一次蜕变,而且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一种全新的审美品格。 三、主情与小说体式的艺术变革。 服务于情绪表现的审美追求,郁达夫开创了极具现代审美品格的散文化主情小说体式。其小说呈现出散文化、诗化的特点,主题的深刻性置换成自我表现的直率性,人物成为情绪表现的傀儡,情节结构随“情”所欲。这种小说相对于传统的情节小说和现代启蒙小说是种全新的小说样式。它不仅为作家宣泄情绪提供了最佳载体而且建构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抒情一脉。 四、“达夫模式”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向内转”。 郁达夫开创的情绪小说由创造社成员为其推波助澜,一时风靡文坛,且波及其他社团。一时间苦闷彷徨的空气弥漫文坛,促成了中国现代小说“向内转”的趋势。然而,好景不长,民族危亡、小说自身缺陷及知识分子思想深处的精神积淀使得这种倾向倾化小说式微了,但
【全文】暂无全文